盐津县与历史同步不停发展
2013-12-17 11:34:53   来源: 县委宣传部   作者: -

        盐津,因曾拥有盐井产食盐并设渡口渡汛而得名。古为僰人聚居地,夏商周三代属梁州域,公元587年置开边县,1727年改土归流,归属乌蒙府大关厅。自秦开“五尺道”以来即成为“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丝绸之路入滇的第一站,是云南通往四川的北大门之一,属“咽喉西蜀、锁钥南滇”要隘枢纽,素有“滇川门户”之称。1917年正式设县,定名为盐津。全县辖6镇4乡,共94个村(社区)委员会71个居民小组、2552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38.9万,国土面积2091平方公里。
  盐津生态良好。县境内地势起伏较大,最高海拔2263米,最低海拔330米,山势以高中山为主,呈南高北低状,地形险峻、山势陡峭、重峦叠嶂、沟壑纵横。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山地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湿润、偏暖。年平均气温17℃,年降雨量1226.2毫米,年日照在841—1170小时之间。目前全县有原始森林90.71万余亩,林业用地达181.4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达到61.5%,森林覆盖率达52.5%,是“路在绿荫中、房在丛林中、人在美景中、心在自然中”的宜居环境。
  盐津风光秀丽。遗址、摩崖、石刻遍布全境,溪流、峡谷、险滩、丛林、田园汇聚一体,奇峰、绝壁、怪石、溶洞、瀑布互成映衬,宛若一幅瑰丽的山水田园风光画卷,是亲近自然、修生养性的好地方。极富特色的盐津民居,依山临水,蕴含“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处世哲学。
  盐津文化厚重。承袭古代文明,加之长久的商贸往来,促使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夜郎文化、巴蜀文化与滇中文化在此交汇融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川半”文化,催生了打鼓草、僰人舞、傩戏、关河号子等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也侵染孕育出了一批省内外知名度甚高的专家、学者和文人墨客,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盐津资源富集。这里生物资源丰富,有杉、榕、桐、楠等用材林26科63种;是灵猫、黑熊、鲵等众多珍稀物种栖息繁衍之所;矿产资源有铁、石英砂等矿产资源10余种,其中石英石储量在100亿吨以上;有大小河流溪沟5063条,水资源总量达17.83亿立方米;农特产品有白酒、竹笋、天麻、乌骨鸡、手工粉条等珍品美食美味,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唐·袁滋题记摩崖,僰人悬棺等历史人文景观,五尺道国家级4A级风景区,关河白水江峡谷风光,豆沙古镇,中和水乡,普洱码头文化集镇等,均是观光的好地方。
  盐津区位优越。盐津处于长江经济带、攀西--六盘水经济区的腹心地带,是赤水河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置于国家重点工程溪洛渡、向家坝电站建设的前沿。水麻高速公路纵贯县境,内昆铁路穿城而过,县乡公路纵横交织,形成了连接省内、通达全国的交通网络,是滇东北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中心之一。
  盐津发展强劲。盐津县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形势,坚持做大工业“强筋”、做实农业“壮骨”、做强民企“出彩”、做活旅游“添翼”,不断优化投资、发展坏境,2005年被评为“云南省招商引资系统先进集体”,2007年被云南省经合局确定为全省10个重点招商引资推进县之一,2009年荣获中国城市投资发展协会颁发的“亚洲博鳌·中国最佳投资环境县”称号,2013年荣获“最具农业投资价值县”称号。面临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乌蒙片区开发和“桥头堡”战略决策,省委“两强一堡”发展战略、市委“四基地一屏障一走廊”发展定位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农特产品大县、新型工业强县、文化旅游名县”的战略定位和“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民营活县、旅游富县、党建立县”的工作思路,狠抓园区经济、工业经济、区域经济、特色经济,全力打造“实力、魅力、活力”三位一体的幸福新盐津。


盐津县委宣传部
电话:0870-3035902 传真:0870-3035905
EMAIL(投稿邮箱):yjxcb@vip.163.com
滇ICP备05006878号
云南网警备案信息网上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