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津庙坝:脱贫攻坚致广大人民群众的公开信
2018-01-08 08:17:34   来源: 庙坝镇---@大盐津   作者:

 

尊敬的老乡:好!

 

         2018年伊始,在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是否正在为因种情况”被拒之门外不能当贫困户而耿耿于怀;是否正在因“不以大病论低保”而一筹莫展;是否正在为“二线合一”的新政策而大惑不解,如果是,那么请

         老乡们,我们先来简单认识一下“十种情况”,概括起来就是:有大房住宅或家装豪华;有3万元以上机动车;有财政供养人员;有经营实体或长期雇佣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人户分离(全户外出长期居住在外);为享受扶贫支持故意分户、并户;空挂户或为套取扶贫支持将户口迁入村组的空挂人口;死亡人员、服刑人员、失踪人员、与户主不共享开支或收入的人员;参与赌、毒、打架斗殴公安机关有备案;村干部家属等。

       老乡们,以种情况”为参考进行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目的是为了更加精准地识别和帮扶真正需要我们帮扶的人,是为了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美好梦想,所以我们应该怀着一颗平常心,用正确的视角来看待贫困对象精准识别。那么,有的人会说,我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巨大,不劳而获的钱谁不想要、谁不需要,钱再多它也不咬手。有的人为了争夺一个贫困户使尽浑身解数,一而再、再而三地证明自己就是最穷的那一个,有的人甚至以成为贫困户而感到无比光荣。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是一种社会坏风气,古语说的好,人穷志不能穷,物质上的穷并不可怕,精神上的穷才是真顽疾,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始终都在传唱,朱自清到死都拒领美国救济粮的故事历历在目,钱学森在新中国成立后不顾美国阻挠毅然回国,终成为两弹元勋……这才是我们中华美德的经典传承呀!

       老乡们,现如今一些村民不再以勤劳致富为荣,不以懒惰穷困为耻,面对困难不找出路,坐等政府补贴,久而久之便形成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的坏习惯,故而光景过不好,老人无法赡养至终,子女不能抚养而立,生活越过越荒凉,实在是得不偿失呀!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提出了“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保障)为帮助您们尽快脱贫奔小康,通过实施安全住房改造工程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让每一户贫困户都有房住;通过产业扶持发展,让每一户贫困户都能富起来;通过助学扶志脱贫,让每一户贫困户都能上得起学;通过医疗救助健康扶贫,让每一户贫困户都看得起病;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保障,使贫困户不落一人,一起奔小康!精准扶贫是我们共同的大事,共同富裕奔小康是我们共同的梦想,我们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和鼓励全社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参与扶贫。派各级干部与您们结对帮扶,帮助您们出主意、想办法,但是政府扶持是外力,干部帮扶是外力,社会帮助也是外力,最重要的是要靠自己辛勤劳动,靠自己积极参与,不等待观望,不怨天尤人,不盲目攀比,自力更生发展生产,自己动手建设家园,用顽强的斗志和勤劳的双手赢取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

  老乡们,想想古时哪个朝代不是国税皇粮交不完,而如今,就算是上交公粮那也就是二十年前的事呀,那时候我们的群众吃不饱穿不暖,但公粮那是一颗都不能少的吧!何以现在有如此大好的惠民政策却弄的怨天尤人!现如今改革开放几十年,我们的政府不仅免除了公粮,各种惠民政策是接二连三地出台,我们有了义务教育,有了医疗保障,有了养老保险,有了高龄补贴,有了危房改造,有了贫困低保......想想吧,这一路走来难道还不足以体现我们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吗?所谓知足常乐,三四十年前我们吃着包谷饭、穿着补丁衣,没日没夜地劳动还得忍饥挨饿!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以勤劳致富为荣,以懒惰比穷为耻。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政府拉一把,自己蹬一脚,只要咱崇勤奋、尚进取,积极向上比下去,咱这光景一定能够脱了贫、追上去。时间不等人,机遇不等人。最后让我们携起手来、齐心协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不懈奋斗,为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老乡们,祝您们身体健康,事业有成,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庙坝镇人民政府

 

                                                    二〇一八年一月一日


盐津县委宣传部
电话:0870-3035902 传真:0870-3035905
EMAIL(投稿邮箱):yjxcb@vip.163.com
滇ICP备05006878号
云南网警备案信息网上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