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言献策 > 正文

对盐津革命遗址遗迹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2017-12-11 01:53:16   来源: 党史研究室   作者: 张正武

       为扎实推进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开发和利用,纪念缅怀先辈先烈,传递红色革命教育正能量,更好地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弘扬革命精神,近日,我通过实地查看、个别走访、电话咨询、查阅资料等方式,就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开发与利用情况展开了调研,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一、基本情况及现状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由于马列主义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全国各地无产阶级运动在党的领导下风起云涌。1926年,盐津一批进步青年和新式知识分子顺应历史的潮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在上级党组织的帮助指导下,积极参与一场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向封建传统思想、道德和文化宣战的新文化运动,使盐津这片具有3000多年历史文化的土地埋下了革命的火种。1927年上半年,盐津组建了“云南省妇女解放协会盐津分会”(简称“妇分会”),盐津妇女第一次登上了政治舞台,深受封建压迫、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盐津妇女逐渐觉醒,迸发出强烈的革命热情,积极投身妇女解放运动;1928年秋,成立了共青团盐津第一个支部,开始了有组织有纪律的无产阶级革命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党组织在盐津建立的历史进程;1947年8月,盐津县第一个中共小组在盐津中学诞生,彻底结束了无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历史,在盐津历史上揭开了崭新的一页;1950年4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盐津县接管小组的到来,标志着盐津新政权建设的开始,全县各族人民迎来了翻身解放。此后,盐津地方党组织坚持党的领导,带领全县广大人民群众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盐津实际开展工作,全县城乡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经济社会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在革命斗争、抗日战争、剿匪战斗中无数英雄儿女血洒这片热土,使盐津这块土地遗留下非常丰富、宝贵的遗址遗迹,成为振奋和教育我们的最现实的立体教材。

  (一)遗址遗迹基本情况:盐津革命遗址遗迹涉及全县10个乡镇共31个,其中:历史人物故居7个、革命活动及机构7个、战斗遗址10个、烈士墓及烈士陵园7个。目前,杨伟贤、张朝轩等2个历史人物故居保存较为完整,基本能展示原貌;马逸飞、马冰清、马仲明三兄妹故居(即盐津县第一个共青团党支部成立旧址)、梁元斌故居、戴辉故居和盐(津)大(关)游击队成立旧址等3个历史人物故居、2个革命活动及机构部分已被损毁或翻新;朱德在盐津驻地和赵师孝故居、云南省妇女解放协会盐津分会成立旧址、盐津县第一个中共小组成立旧址、盐津县大河沙坝千人会场旧址、盐津县学生运动旧址、基干团在盐津驻地等2个历史人物驻地或故居、5个革命活动及机构原有建筑已被全部拆除、进行改建,原貌荡然无存;10个战斗遗址除落雁乡老街子现在极少部分实物外,其它都属于山地、塆头或坳口;7个烈士墓及烈士陵园除豆沙烈士墓受到较为严重损坏外,其他烈士墓及烈士陵园保存较为完整。大部分革命遗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不便,战斗遗址涉及面大又基本无具体实物,大多被淹没在荒草丛中、无人问津。历史人物故居和革命活动及机构,除朱德在盐津驻地属县人民医院和盐津县第一个中共小组成立旧址属盐津县教师进修学校集体所有外,其他无论是现存、翻新或改建产权都属私人所有。

  (二)保护与利用情况:近来年,全县共投入资金25余万元,完成了革命遗址外调实地考察、GPS卫星定位和各项表册填写工作,对朱德在盐津驻地、梁元斌故居、盐津县第一个共青团成立旧址、落雁战斗遗址等15个新民主主义时期的革命遗址进行了立碑挂牌,出版发行了《关河风云——盐津县革命遗址汇编》800余册。完成了马逸飞、马冰清、马仲明三兄妹故居修缮保护项目申报工作,向省、市两级争取到资金48万元,正在组织实施,并制作了微电影《马冰清》。有的单位组织干部职工、有的学校组织学生通过瞻仰祭扫烈士墓或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彰显烈士丰功伟绩,鞭策激励后人。当前,只有盐津县烈士陵园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他30个遗址未划定保护范围和保护级别。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思想认识不足,革命遗址损毁严重。由于对革命遗址保护认识不足,宣传教育引导不够,一些干部群众对革命遗址不甚了解,无保护的自觉性。如:赵师孝故居在2010年全县革命遗址普查中是主体为串架结构的四合院式建筑,临街部分两间已经改建为水泥楼房,另外两间保存较为完整,但在普查结束后,房主对保存部分进行了拆除改建。一些单位部门和乡镇认识不到革命遗址的重要性,面对大量流失损毁的现实,听之任之,或持等待态度。再加之,因自然灾害和城乡建设的影响,我县革命遗址损毁严重,有的杂草丛生、无人问津,有的遗迹残缺、行将消失,有的无迹可寻、完全损毁。

  (二)规划措施不力,缺少红色文化品牌。由于没有将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合理整合,没有与我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秀美的自然风光及城镇化建设结合起来,没有与旅游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缺乏科学有效的保护规划和措施,还没有形成独特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盐津红色文化旅游品牌。

  (三)文物征集不全,缺乏历史厚重感。革命遗址、文物在空间和时间上具有分散性的特点,征集工作具有相当的难度和长期性,我县以革命遗址普查为契机,查阅资料数十万字,现场采访知情人士和当事人80多人次,拍摄照片1800余张,录音材料88份,影像资料120多分钟,征集整理了大量的史料,但文字多、历史图片少、文物更是屈指可数,缺乏有历史厚重感。

  (四)资金投入短缺,保护工作举步维艰。虽然对一些革命遗址进行了认定和立碑挂牌,为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由于资料的挖掘整理完善、规划保护和抢救都缺乏资金作支撑,使保护处于低层次、低水平,更谈不上有效开发和利用,党史教化育人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三、建议对策

  (一)宣传引路,加强教育,切实增强遗址保护的自觉性。革命遗址遗迹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记录着中国共产党人和盐津人民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历史,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革命精神,具有惟一性、独特性,是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建议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地方部门实际,利用宣传栏、文化墙、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将革命遗址宣传教育纳入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内容,结合“三下乡”在干部群众中切实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历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以提高人民群众保护遗址的自觉性。

  (二)科学规划,积极申报,全力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革命遗址不但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经济价值。建议以马逸飞、马冰清、马仲明三兄妹在盐津故居为中心,对其进行修旧还旧,恢复原貌,并争取申报命名为“革命一家人”,打造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党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使之成为盐津最为亮丽的红色旅游景区和红色旅游品牌。该故居,地理位置相对集中,且位处地域开阔,影响较大,内涵丰富,尚存部分房屋,不仅是盐津人民的重要精神财富,也是全市乃至全省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还可以辐射周围的云南省妇女解放协会盐津分会成立旧址、盐津县第一个中共小组成立旧址、盐津县学生运动旧址、盐津县大河沙坝千人会场旧址以及朱德在盐津驻地、梁元斌故居、盐津县烈士陵园等,可以形成一条红色旅游线。

  (三)明确职责,深入挖掘,努力提升历史文化厚重感。革命遗址文化是一个整体,建议县政府出台《盐津县革命遗址保护办法》,相关部门编制革命遗址保护、开发和利用规划,并纳入全县“十三五”规划。明确县、乡两级政府的主体责任和宣传、发改、财政、住建、国土、民政、旅游、党史、文物等相关部门职责,深入挖掘全县红色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优良革命传统和盐津精神,成立展示馆,增强历史文化厚感。

  (四)筹措资金,增加投入,扎实实施有效保护。突出重要景点、突出抢救性保护,一个时期主抓一个项目或景点,以点带面,滚动开发。建议将革命遗址保护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设立专项资金,同时,吸引市场参与和向上级主管部门争取一点经费,切实解决好革命遗址的保护、开发、利用和管理经费,对革命遗址实施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除去重点投入打造旅游品牌外革命遗址部分,对其他现在保存相对较好而又零散的革命遗址建议进行修缮,修通道路,使之成为县或乡革命教育基地。


盐津县委宣传部
电话:0870-3035902 传真:0870-3035905
EMAIL(投稿邮箱):yjxcb@vip.163.com
滇ICP备05006878号
云南网警备案信息网上报警